香港即時娛樂新聞網
訪問|港人長壽惟「健康壽命」差 學者倡建老人專科醫院 最有錢反而最不健康?
來源 : 星島
更新 : 2025-05-19 07:00

香港作為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,人口老化問題日益突出。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胡令芳接受《星島頭條》訪問時表示,應對老化需從基礎科學、生活環境及醫療支援等多方面入手,尤其需關注「健康壽命(lifespan)」,而非單純延長壽命,讓長者維持自理能力與生活質素。長壽背後可能暗藏健康隱患,胡令芳直指,香港雖為世界最長命地區,但健康壽命「絕對唔掂」,指許多長者晚年需長期護理,加重醫療系統負擔,尤其冬季住院頻繁,佔用大量人手。她建議設立老人專科醫院,形容衰老過程如「返老還童」,長者與兒童同樣需全面照顧,惟社會未正視高齡患者的需求,「點解有兒童醫院,就無一個老人醫院呢?」但她補充,其實未必需要興建整間醫院,而是一種關於如何照顧患者的理念。長者入院被限制活動 致肌肉速退化胡令芳在訪問中表示,不少長者抗拒入院,「寧死唔入醫院」成普遍心態,這亦與現有環境有關。她解釋,院方為防跌倒意外,常限制長者活動,甚至約束或強制使用便盆,導致肌肉快速退化,變相加速長者大部分機能衰退,認為身體功能護理較單純治病更關鍵。細胞老化研究成關鍵 預測健康研究興起胡令芳指,老化本質是細胞功能逐漸衰退的過程,現時全球正積極研究如何透過幹細胞(stem cell)替換受損細胞,或透過藥物調節細胞能量代謝,以延緩器官衰竭。她舉例,坊間流行的抗衰老補充劑「NMN」雖價格高昂,但科學界對其成效仍存疑,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(FDA)亦指相關證據不足。她提到,透過驗血等生物標記預測生理年齡及健康風險的技術亦在發展中,認為這類技術商業潛力大,能激勵大眾改變生活習慣,例如戒煙、運動等,若數據顯示調整行為可改善健康,大眾的改變動力會更強。胡令芳:跨境安老需考慮文化適應、醫療支援針對長者居住需求,胡令芳分析,香港地少價高,直接套用外國的「持續照顧退休社區(CCRC)」模式未必可行。她建議善用現有屋苑設施,例如透過管理處提供上門維修、組織康樂活動等,結合科技應用協助長者居家安老。對於大灣區內地城市因成本較低和環境優美,吸引部分港人跨境養老,她提醒需考慮文化適應、後期醫療支援問題,若行動不便或患認知障礙,遠離熟悉環境可能加重負擔,文化差異、交通距離成為隱憂。金錢非健康唯一決定因素 最有錢反而最不健康?健康公平方面,胡令芳表示,不同階層長者健康差異不應僅聚焦於醫療資源分配,強調改善生活模式對促進健康公平的重要性。她認為,基層長者若能掌握正確健康知識,即使不依賴昂貴醫療服務,亦可透過社區資源維持良好狀態。胡令芳分析,若單從看病吃藥角度衡量,富裕長者確有優勢,有錢隨時可看醫生、用貴價藥,住環境更好的醫院,但強調健康不等同醫療保健,「調返轉頭,你最有錢嗰啲係最唔健康」,例如工作壓力大、睡眠不足等問題,反觀基層長者透過公共設施和社區活動,同樣可達至健康生活。記者:曹露尹
已複製
https://ent.headline4hk.com/article/20250519/stheadline/3456150/
訪問|港人長壽惟「健康壽命」差 學者倡建老人專科醫院 最有錢反而最不健康?
訪問|港人長壽惟「健康壽命」差 學者倡建老人專科醫院 最有錢反而最不健康?
熱門娛樂新聞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