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line4hk.com
主頁 | 即時娛樂新聞 | 熱門娛樂新聞 | 昔日娛樂新聞 | 香港即時新聞網
+
加至主畫面
MENU
  • 主頁
  • 即時娛樂新聞
  • 熱門娛樂新聞
  • 昔日娛樂新聞
  • 香港即時新聞網
  • 加至主畫面



  • 香港即時娛樂新聞網

    節氣小滿 重在祛暑除濕

    來源 : 東方 更新 : 2025-05-21 10:03
    是日小滿,為夏天的第2個節氣。此時氣溫逐漸升高,陽氣升發,暑氣當令;而降水增多,空氣濕度高,出現暑熱挾濕的氣候特點,導致人體容易出現食欲不振、腹脹、腹瀉、精神欠佳、身體乏力、胃口不佳、舌苔白膩或黃膩等徵狀。因此,小滿養生需注意祛暑除濕,醒脾強胃。 1.健脾祛濕,護養中焦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,是氣血生化之源,而濕邪最易困脾,使脾胃運化功能受損。小滿時節,飲食方面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,可多食用具健脾祛濕功效啊的食材,如薏仁、赤小豆、山藥、茯苓等。例如薏仁和赤小豆可以煮成紅豆薏米粥,既祛濕又健脾,適合全家人食用。小滿後皮膚蘊濕生熱,容易引起皮膚病,所以在飲食上要少吃辛辣肥膩、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、溫熱助火及油煎熏烤之物,如生葱、生蒜、生薑、芥辣、胡椒、茴香、桂皮、韮菜、茄子、蘑菇、海魚、蝦、蟹各種海鮮。 2.清熱解暑,預防濕熱 小滿後的天氣逐漸炎熱,人體容易出現內熱,可適當食用具有清熱解暑作用的食材,如綠豆、苦瓜、黃瓜、西瓜、荷葉等。另外,許多人往往喜愛飲凍飲、吃雪糕來消暑降溫,但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,特別是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,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的人士,更容易導致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 3.調暢情志,適當運動 中醫認為「心主神明」,夏屬火,對應心,夏暑太過則易傷心,因此要注意養心護陽,保持心態平和。可適宜進行溫和的鍛煉,如早晚散步、瑜伽、太極拳等,避免劇烈運動,應當以剛出汗為度,避免大汗淋灕,傷陰又傷陽。運動時間建議選擇清晨或傍晚,避開烈日高溫。 穴位按摩 每日按摩下述穴位5至10分鐘,可有效緩解濕氣困體的不適。 1. 足三里 位置:外膝眼下三寸,脛骨前嵴旁開一橫指處。 功效:健脾和胃,增強免疫力。 2. 三陰交 位置:內踝尖上三寸,脛骨後緣處。 功效:調理脾胃,祛濕除煩。 食療推薦 1. 紅豆薏米粥 材料:薏仁30克,赤小豆30克,冰糖適量。 做法:將薏仁和赤小豆浸泡2小時後,加入清水煮熟,調入冰糖即可。 功效:健脾祛濕,利水消腫。 2. 荷葉冬瓜湯 材料:鮮荷葉1張,冬瓜300克,瘦肉適量,鹽適量。 做法:冬瓜切塊,與瘦肉、荷葉一同煮湯,加鹽調味。 功效:清熱解暑,利尿消腫。
    東方原文連結
    已複製
    https://ent.headline4hk.com/article/20250521/oncc/bkn-20250521100010388-0521_00862_001/

    節氣小滿 重在祛暑除濕




    headline4hk@gmail.com
    NewsID : 53203
    頁面執行時間 : 0.00126 秒
    更新時間 : 2025-05-22 20:49: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