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即時娛樂新聞網
醫D病痛︱中醫多元療法改善體質 新式艾灸安全無味袪濕排寒
來源 : 東方
更新 : 2025-10-17 12:03

都市人有很多不好的生活習慣,例如喝凍飲、捱夜、久坐辦公室歎冷氣,從而令體內的濕氣過於旺盛,誘發出很多的痛症。天津名醫館註冊中醫師陳偉雄表示,中醫的治療比較多元化,有效改善體質,尤其新式艾灸療法安全兼無味,能夠做到袪濕排寒,因為大受求診的病患歡迎。
【講求整體調節】
香港天氣非常潮濕,加上大家平時少運動、少出汗,令身體濕氣過重而導致周身痛,例如腰肌勞損、頸椎痛、肩頸痛、膝蓋痛等,都是很常見的問題。陳醫師解釋,中醫的多元治療講求整體調節,在裏面的話,一般會服用中藥,調整寒濕體質;如果在外面的話,則會用針灸去疏通,艾灸去補陽氣、袪濕,還有推拿去放鬆肌肉、緩解肌肉的緊張,再加上拔罐、刮痧等方法,去針對患者的需要。
【艾灸適合虛弱體質】
剛才提到的艾灸,其實是點燃艾草後,在人體的特定穴位進行薰灸,具有溫經散寒和補陽的作用,加上艾草的特性是向下,並具有穿透性,應用在人體上的時候,能有效將骨頭或者肌肉裏面的濕氣排出來。陳醫師指提到袪濕,很多第一時間會想到汗蒸、拔罐、刮痧,但是氣血不足的人,如果經常做有機會令身體更虛,不過虛弱的病人往往反而適合做艾灸,甚至可以經常做,皆因艾灸可以補益陽氣,這就是中醫所講的補充能量出汗排濕,而拔罐、刮痧、汗蒸,這些則是消耗能量去出汗。
【新式艾灸的好處】
傳統的艾灸只要準備艾條和打火機,將艾條點燃,然後對着人體的穴位進行薰灸即可,現在有些新式的艾灸是透過機器進行,在腹部或者腰部的位置,進行薰灸即可。陳醫師又謂,傳統艾灸的缺點需要人手操作,一不小心會容易燙傷,造成皮膚受損,而且氣味比較大。至於以機器進行的新式艾灸,已經做到無煙無味,同時也比較安全,更可因應需要自行調節溫度。陳醫師補充,通常做完艾灸之後,手腳會比較溫暖,更可能會冒出一身汗,並會根據皮膚的狀態,去判斷患者的體質狀況,例如做完艾灸出很多水珠,代表濕氣非常之重;如果見到皮膚很淡沒有紅,是氣血不足的表現;假如皮膚出現很深顏色,可能是瘀血或者氣血不暢通的表現;見到艾花、灸花則屬於濕氣非常之重,阻礙到氣血循環。往往一般患者做完一段時間,情況會逐步改善。
【針灸+艾灸+推拿 治腰椎不正及失眠】
陳醫師分享了利用艾灸治療的特別案例,提到最近有位病患因腰痛就診,當時對方已去過西醫診治,並診斷他因腰椎不正,引起坐骨問題,西醫亦建議他做手術。來到陳醫師為他診治時,他是以腰痛伴左邊腳麻痹的情況,由於太痛的關係,更導致他嚴重的失眠。當時陳醫師先用針幫他疏通經絡,再用艾灸補陽氣,最後配合推拿手法,幫他緩解局部的肌肉緊張,經過約一個月的治療,他腰痛的症狀不僅慢慢緩解,失眠的症狀也一併解決。
【治濕疹兼調理月經失調】
陳醫師強調中醫講求的是整體調節,又分享另一個案例,他表示最近有位二十多歲的女士來診治皮膚,其實她患有濕疹已經十幾年,除了這個症狀之外,還附帶月經失調問題,她本人也不知道,皆因由她第一次來月經的時候,已經是半年才來一次,當時她覺得沒有不妥就沒有處理,後來陳醫師發現她屬於血虛型的體質,遂用中藥為她補血養血,配合針灸和一些黃連膏或紫草膏外用。後來不但緩解她的濕疹症狀,減少痕癢,慢慢變回正常皮膚,同時也改善了她的月經問題,回復正常一個月來一次。
已複製
https://ent.headline4hk.com/article/20251017/oncc/bkn-20251017120047312-1017_00862_001/
醫D病痛︱中醫多元療法改善體質 新式艾灸安全無味袪濕排寒
醫D病痛︱中醫多元療法改善體質 新式艾灸安全無味袪濕排寒
熱門娛樂新聞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