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即時娛樂新聞網
冬病夏治 三伏天養生貼士
來源 : 東方
更新 : 2025-07-05 16:04

每逢夏季進入三伏天,即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,雖然會大汗淋漓暑熱難耐,但卻是養生的黃金期!今次請健福堂註冊中醫師陳韻如分享夏日養生貼士,包括三伏天炙及飲食宜忌等,不但能增強體質,更可「冬病夏治」預防冬季病魔來襲。
增強陽氣祛除積寒
三伏天是指夏至後的三個「庚日」,一般介乎小暑至立秋之間,今年的三伏天由7月20日至8月18日,為期30天。陳醫師表示:「這段時期天氣最熱,陽氣達致全年頂峰,根據《黃帝內經》『春夏養陽』理論,人體應順應自然,在陽氣最盛時補助體內陽氣,為秋冬儲備能量,同時為轉季作好準備。」至於三伏天灸療法是根據中醫「天人合一」的理論,於三伏時節以自然界之陽氣、精選中藥之辛溫,通過中藥研末敷貼於特定穴位,促使局部皮膚充血發熱,達到溫經散寒、活血祛濕、通痹止痛的效果。「三伏貼可輔助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,如鼻敏感、支氣管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及長期咳嗽等,特別適合虛寒體質、氣虛氣鬱等陽氣不足人士。相反,體質屬熱或濕熱者則需諮詢中醫,避免加重內熱。」
宜按階段調理飲食
三伏天分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每個階段的養生重點略有不同。陳醫師指出,初伏時氣溫持續攀升,應以健脾祛濕為主,多吃山藥、薏苡仁、茯苓等健脾食材,避免辛辣油膩。中伏暑氣達到頂峰,濕熱交織容易疲倦出汗,多吃冬瓜、苦瓜、綠豆等清暑解毒的食物,減少戶外活動以防中暑。末伏雖然炎熱,但早晚已見涼意,飲食可逐步加入補氣血的食材如枸杞、紅棗等,並注意早晚溫差。此外,應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品和飲用冰水,若舌尖通紅或有紅點代表心火過旺,可飲用蓮子心甘草茶清熱生津。建議小口慢飲常溫水,並可在水中加入花旗參、石斛、五味子或酸梅等,有助生津養陰,特別適合出汗較多人士。